上個月才剛有一篇科學報導指出全球有63%的魚藏需要重建,麻省理工學院(MIT)的科學家們最近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,是一種成本低廉、容易量產的新型機械魚。

事實上MIT的工程師Kamal Youcef-Toumi與Pablo Valdivia YAlvarado原本的目的並非增加魚的數量,而是想利用這種機械魚來對水底下的水管、沈船、污染物等進行監測。由於這種機械魚的長度不到一英吋,因此可以進入大多數自動潛水艇(UAV)無法進入 的地方。

這種魚雖然不如那些在西班牙海域巡邏的嗅毒機械鯉魚來得漂亮,新穎的設計卻很引人注目,它們的零件少於10樣,成本因此得以降低,且被包在一種彈性不衰竭的聚合體裡,不會因水分侵入而受到損害。

MIT指出,拿掉不同的體節可讓魚游得更自然(看看後面的影片),魚身中央的一個引擎可產生沿著身體流動的水波進而將魚往前推。真正的魚游泳的機制類似於此,但牠們靠的是收縮身體兩側的肌肉。

Youcef-Toumi指出,聚合物可讓特定的部位做成硬的,另一種應用方式就是機械輔助臂。

這款機械魚較早的版本約5英吋長,游泳的方式像是鱒魚和鱸魚,動作集中在尾部。後來又做出8英吋的版本,游起來像鮪魚,動作集中在尾部以及尾部與身體交接之處。

目前的模型游泳速度較真魚慢上許多,需要2.5至5瓦特的電力,目前仍是從外部接電,未來將會做出內部電源。

這隻機械魚是MIT一系列機械動物發明的延續--1994年做出來的「機械鮪魚查理」(Charlie the Robotuna)包含了將近3000個零件,還有2004年仿生物動力研究做出來的「機械龜芬尼根」(Finnegan the robot turtle)。

MIT也計畫要開發機械蜥蜴及機械魟魚。
robofish5.jp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機器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